从1月8日在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镇海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领衔的宇航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也是国家技术发明奖项中首次出现镇海人的名字。此外,镇海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主持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 ”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包为民院士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他还是西电宁波平台院士工作站带头人和镇海中学“仰望星空俱乐部”总指导。
包为民院士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2008年6月,他首次来到镇海参加镇海籍院士风采馆开馆仪式。2014年4月,包为民院士来镇启动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院士工作站——包为民西电宁波平台院士工作站,并为航天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此行,包为民院士还为镇海中学“仰望星空航天俱乐部”授牌,给镇中、宁大学子作报告回顾中国航天创新发展史;另外,他还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交会对接模型”捐赠给了宁波帮博物馆。2017年9月,包为民院士造访镇海座谈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并见证了包为民院士工作站与宁波晶钻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协议的签署。
包为民院士曾表示,自己会通过院士工作站等渠道,持续不断地为镇海科技产业出谋划策,为军民融合发展助力。
徐芑南院士曾参与我国多种类型载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的研制,是业内公认的载人深潜技术的领路人。2002年起,他担任“蛟龙号”总设计师,率领科研团队完成“蛟龙号”的研制与海试。“蛟龙号”于2012年下潜至7062米深度,创造了世界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
徐芑南院士2014年11月曾造访故乡镇海,向骆驼中学赠送“蛟龙号”模型,并作科普报告。报告中,这位八旬的长者动容地说:“载人深潜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想让中国的潜水器可以在世界所有的海域活动。”
记者还了解到,已故的镇海籍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曾凭借“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范立础院士解决了我国重大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给几乎所有的中国大桥上了“安全锁”。
此外,镇中校友、浙江大学博导、控制科学领域专家王文海,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早前报道:
“‘蛟龙号’’科研团队宁波元素不止星箭航天机械、甬科声学技术,项目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就是宁波镇海人!”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
一年一度的科技界盛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北京举行。其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 ”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蛟龙号项目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和项目牵头单位——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的40多名科研人员赴京领奖。
据悉,另一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航天领域相关项目亦由一位宁波镇海籍院士领衔,他就是中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包院士还在西电宁波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
(来源:浙江省机械工业情报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