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分子标记创制新型不育系,根据双亲遗传差异确定优势群,定向设计优势组合,是目前杂交油菜最先进的育种技术。“浙核杂”系列油菜杂交组合所用不育系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下的连续回交,将2个不育基因导入浙江省主栽品种浙双72、浙油50而成,株型、结实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较好,这是选育出较高水平杂交油菜的基础。“浙核杂”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是现代分子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巧妙结合的成功范例。
4月24日-25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召开了杂交油菜新品种浙核杂1203、浙核杂1401和浙核杂1301等系列品种现场观摩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厅级院领导张明生、科研处袁群英副处长、作核所党支部书记许月妹及科技推广与产业处孙丽霞、作核所杂交油菜课题组赵坚义和栽培与成果转化室洪晓富及相关专家等出席了会议,省科技厅农村处朱德其调研员到会指导、杭州、绍兴、嘉兴、金华、衢州、开化、龙游等市县种子管理站、农技中心的专家与领导以及多个种业公司主管共约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先后观摩了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浙核杂1203”等系列新组合的育苗移栽高产示范、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浙核杂1203”120亩稻板免耕直播示范方和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浙核杂1203”等5个杂交组合在中低肥水条件下的轻简化栽培对比试验,从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条件看,这些油菜新组合均表现良好。适时播种(11月中旬移栽或10月中旬直播)下展现出植株粗壮、株高适中、结荚层厚实、籽粒饱满的高产架势;11月中至下旬迟播的田块据当地农技部门的专家估测也可望达到100-150公斤/亩的产量。田间观摩结束后,在衢江区莲花镇现代农业园区召开了品种和技术交流座谈会。
座谈会由许月妹书记主持。赵坚义研究员作了“杂交油菜分子育种”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浙核杂系列不育系的创制过程以及配置的新组合的生产应用表现。浙核杂1203在2013-2015年两年度浙江省区域试验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平均较对照“浙双72”增产9.7%,产油量增14.7%,在省、市种子管理站后续的新品种展示中也表现突出;浙核杂1401两年度省区试平均增产12%,产油量增20%,2017年进入长江下游续试,浙核杂1301也已完成两年度省区域试验,这3个组合的含油量在45%-48%,品质双低,都已基本具备品种登记的条件。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发言一致评价浙核杂1203等系列油菜杂交种具有较好增产潜力,株高适中,抗寒抗倒抗病性较突出,适合机械化收割和粗放轻简化栽培的管理模式,建议可作为抗冻耐迟播油菜候选新品种在茬口紧张尤其浙北地区进行示范试种。
省科技厅农村处朱德其调研员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杂交油菜育种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希望我们下一步能及时与种子和推广部门对接,共同做好轻简化栽培、不同播期试验和高效制种方法探讨。
院领导张明生肯定了杂交油菜分子育种技术的创新、有效和实用性,对育成新品种的应用前景寄予厚望,要求与农业推广部门和种子企业协同合作,加强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尽快应用到生产中。院科研处副处长袁群英,推广与产业处孙丽霞也在会上表示,会后处里会专题研究支持杂交油菜的后续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推广。
(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