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我省重点打造的创新策源地,也是浙江参与全球竞争、引领未来发展的主阵地。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创新链、产业链的断链风险不断攀升。如何把握创新主动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突破?
9月7日,《浙江新闻联播》头条关注“24个科技项目集中入驻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加速打造‘创新策源地’”。
近日,中国(杭州)数字·健康小镇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式开园。清华大学涿溪实验室、比利时鲁汶大学医疗技术创新中心等24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落户项目都瞄准了“数字+健康”前沿科技领域中的关键核心技术。
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招商局局长傅蓉说:“汇聚国内外一流的名校名院名所,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和国内竞争力、凝聚力的,这样一个高端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的产业集群。”
涿溪实验室已经把单光子扫描光场显微镜、4K3D显微成像系统产品等实验设备搬到了杭州。接下来,他们将用自己建立的全球最大心脑血管疾病数据库,与科创大走廊集聚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合作,突破脑卒中的自动诊断技术,实现产业化。
清华大学涿溪实验室主任助理乔晖说:“我们更关注的是从技术的研发到落地的整套的一个生态链,希望不仅是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研究机构,也能打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抢抓当前全球创新链重构机遇,眼下,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四大省级实验室,5G创新园、浙大超重力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已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形成了布局前沿的创新策源矩阵。在青山湖科技城,这台最新研发的质谱仪可以检测110多种元素,精度相当于在20万吨水中检测出一滴墨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高精密监测技术的自主可控。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俞晓峰说:”我们研制之前一直被国外垄断,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所有的技术指标,提供一个国产替代的核心设备。”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科创大走廊充分聚合科技力量,浙江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共享研究成果,并联动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使该项技术的精度在两年内提升了10倍。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坤说:“这些卡脖子的问题,与国内外的院校、科研‘大拿’一起合作,我们还在不断地深入进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产学研联动创新,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充分激发了科创大走廊的研发活力。目前,阿里达摩院以“云原生为基础”的数据库系统、中电海康“独立式磁旋存储芯片”等一批源头创新成果,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推动科创大走廊率先实施“尖峰”“领雁”等四大科技攻关计划,实施100项重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高水平打造面向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