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内容信息表
成果全称
填报单位名称
成果权属单位或个人名称
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情况
计划出让价格(万元)
转让使用权还是所有权
是否已有意向受让单位及名称
成果应用领域
分类
成果简介
1.研究成果 以车牌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无线传输、数据库等技术,研发出一整套可用于区间车速调查的移动式便携设备且性能达到实际应用要求。整套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便携式,可移动 因为前端系统摄像机采用路侧式抓拍,其它系统也全部集成在一个箱体内,一个成年人即可完成一套设备的搬运、架起、测试等全部工作,无需龙门架、F杆的土建工程。设备的可移动性保证了设备可灵活地在公路的各个交通点进行布置,提供必要数据,避免了固定点设备的限制,节省了大量资金。 (2)专业高清、高端应用 采用了高清摄像机,解决了传统普通摄像机的局限,提升了识别率。 (3)低功耗、高可靠性、结构简单 系统设计结构简单,低功耗,可靠性高,全部采用蓄电池供电,保证了系统的持续工作时间。 (4)3G无线传输 传输系统由3G无线网络传输设备组成,负责连接前端抓拍系统和后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系统无需敷设光缆等传输线路,使工程与维护成本降至最低。 (5)视频检测车辆 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频分析技术作为触发手段,不需要在路面上安装地感线圈等辅助检测设备,大大降低了施工费用、减少了对公路的破坏。 2.应用方向 项目成果除了完成交通调查中车速调查工作外,还有以下应用方向: (1)治理超速 借助区间测速系统可以更加科学、公正的治理超速问题。以往的单点测速仪,在司机熟知测速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刹车降低车速逃避处罚,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而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卡口区间测速功能是利用车牌识别技术对所有通过两个检测断面的车辆进行车牌识别,通过比对车牌号,计算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检测断面的旅行时间,根据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此车在此路段上的平均车速,并将监测断面检测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中心管理平台,堵住了司机投机取巧的手段,更加科学公正。 (2)为公路管理部门提供限速依据 采用本设备采集到的区间车速是车辆在测试区间内实际的运行速度,因此本设备可为今后线路升级、改造提供准确的数据。 (3)区分大小车,为公路管理部门提供设计、养护数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中“分类、规格、颜色及适用范围”规定(摩托车及低速车除外),安装黄底车牌的车辆(型)包括中型(含)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和专项作业车;半挂牵引车;电车;全挂车和不与牵引车固定使用的半挂车;教练用车。而中型以下的载客、载货汽车和专项作业车(小型汽车)则使用蓝底车牌。 本设备的车牌识别软件在识别车牌的同时还能区分出车牌的颜色,也就是说能够区分出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比例。 由于不同车辆对路(桥)面的质量要求不同,因此,针对不同车型,道路需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及后期的养护。本设备所提供的车流量、大型车与小型车的比例等数据能为道路的管养提供这方面的关键数据。此外,如果能与交警的数据库联网对接,那么根据车牌号码能确定每辆车的车型。 (4)OD调查 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D调查方法很多。在我国,客流OD调查多采用家访调查,货流调查多采用发收表调查。家访调查是对居住在调查区内的住户,进行抽样家访。由调查员当面了解该户中包括学龄前儿童在内的6年以上全体成员的详细出行情况,包括出发地、出发时间、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交通工具、出行目的、换乘情况、上车前后的步行时间等。这种调查方法数据可靠,而且还可同时得到出行者的个人属性及社会经济特征资料。发收表调查是将调查表格发到卡车驾驶员处,由驾驶员逐项填写。主要包括发时、抵时、货种、载重、起止点路段名和单位名,经过主要路口、里程等。此外还有路边询问调查、明信片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车辆牌照调查、运输集散点调查、公交线路乘客调查、电话询问调查等。每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用,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以互补不足或互相校对。 从调查方法中可看出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OD调查,每次调查布点密、人数多,还会对调查路段的正常的车辆通行造成影响。同时由于调查的信息量巨大,调查人员的工作量(询问、记录)也很大。此外,由于调查结果通常记录在一个二维表格中(OD矩阵),因此后期的数据处理将十分繁琐。
成果附件